Skip Header

亚洲:积极把握新增长动能

2023年12月08日

过去一年,美元的强劲表现及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减退,掩盖了许多亚洲经济体的强劲增长表现。然而,在消费强劲及结构性转变的积极影响下,亚洲增长前景仍然稳健。

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情景

中国是亚洲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量。展望明年,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最可能出现三个宏观情景。

第一个是我们的基本预测情景,核心是中国经济持续趋于稳定,即随着房地产业靠稳及消费回升,经济复苏步伐逐渐加快。我们认为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约为65%,在这情景下,中国经济在2024年将达到4%-5%的增长。宏观调控预计在财政及货币政策方面发力,确保经济增长处于正轨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,助力经济摆脱旧有的投资主导模式。这些政策支持继而有助稳定房市,因为房地产占中国家庭财富约三分之二。房市企稳后从而提振消费信心。

若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,国内市场转强便有助抵消海外需求急挫的影响。虽然我们认为过去数年的高增长模式不可持续,但宏观经济环境改善,为企业盈利提供支持,最终提振投资信心。房地产方面,我们预期房价将趋于稳定,而非重拾增长,我们需要密切注视债务水平。

在“持续趋于稳定”的情景下,对中国国内资产的影响差异较大。就中国股票而言,相对全球其他大部分地区,国内股票估值水平具有较好吸引力,航运、工业及石油服务业等周期性股有望受惠于经济恢复增长。疫情期间累积的大量过剩储蓄,使家庭开支转强,亦有利消费股表现。在这情况下,利率可能保持稳定以至轻微下跌。低通胀环境令中国政府债券的实质收益率仍显吸引,可望为在岸债券需求提供支持。即使如此,由于投资者预期政府日后将提供政策支持,加上政府债券供应上升进一步推高债券利率,在岸债券市场可能出现一些短期流动性收紧的情况。

中国经济的第二个潜在情景是可能出现下行风险,例如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未能迅速到位,可能导致经济急剧放缓。我们认为这种情景的概率为25%。这意味着经济将受到国内结构性挑战及外部需求放缓的双重打击。政策支持不足或会使本已受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更大跌幅。这导致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销售进一步减少,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。

若房地产及地方政府债务的双重危机波及整体金融体系,中国可能迈向“日本化”,或长达多年的经济滞胀,特点包括负债沉重、面对通胀放缓压力,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的开支及信心回落。中央政府仍有空间提高杠杆水平,以抵消经济下行的影响,但对股票投资者来说,这样的熊市情景需采取防守性策略。公用事业及主要消费品股在抵御逆境方面展现更强韧性。这样的市况可能利好中国固定收益资产,而我们在偏好存续期方面或会更加进取。与此同时,若违约率在经济下行期间上升,投资者宜维持优质企业债券持仓。 

我们预测的中国第三个(也是最后一个)情景,涉及经济步入强劲通货膨胀阶段。我们认为在三个情景当中,这是可能性最低的一个,概率只有10%。在这种情景下,中国将重拾过去的经济模式,政府以过度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,并重新拉动房地产市场。政府可能采取周期性宽松措施以外的手段,拯救房地产开发商及资金收紧的地方政府融资,促使国有和民营企业再度掀起信用债热潮。通胀升温。企业及消费信心回升。房地产价格重回高位,带来广泛的经济复苏。这种情景下,短期内中国可能重拾迅速的经济增长,但投资者应保持警惕:长远来说,这种由债务推动的经济扩张不可持续,最终甚至令中国经济面临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。就资产类别的影响而言,通货膨胀情景利好对经济敏感的价值股,例如重型机械及金融股。我们也看好消费股,特别是非必需消费品股,因为广泛的消费复苏可能随之而来。

日本

中国的经济走势是亚洲最大变量,但在未来一年带动区内市场的经济体并不止中国。日本股市可能持续表现领先,因为日本经历了数十年增长停滞和物价下跌后,逐渐转向通胀温和的状态。工资增长将产生连锁效应,有助刺激消费并支持物价进一步上涨。日本居民家庭的心态开始转变,由储蓄转向消费,这将带来广泛而且深远的影响。与此同时,日本的企业管治改革持续释放股市价值。企业更加专注于高分红及回购。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比较,日本股市在股东回报水平方面的改善更加迅速。随着政策官员信心日增,相信日本的温和通胀已达到可持续水平,日本央行进一步撤销超宽松政策,以及全面退出收益率控制政策,只是时间问题。政策正常化将有助吸引资金流入当地债券市场。

印度及东南亚

若西方国家经济衰退或中国经济意外放缓,亚洲其他市场将面临挑战;然而,长远亦有望受惠于若干利好的结构性增长动力。展望未来数年,印度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之一。随着劳动人口增长,印度将会生产和消费更多商品与服务,并推动科技创新。对比其他亚洲及新兴市场,印度股票的估值相对偏高,但鉴于当地上市公司持续提供较高的股本回报率,因此估值偏高实属合理。

另一方面,企业致力在印度及东南亚扩大生产基地,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将会为区内制造业增长动力提供支持。虽然邻国难以复制中国的制造业领导地位,但“中国+1”供应链配置兴起,将会令大量企业和投资流向亚洲其他市场,从而提振印度及东南亚的出口和就业。当然,发达经济体衰退或中国增长急剧放缓,都会对亚洲其他市场的出口构成沉重打击;但这只是应该广泛考虑因素的其中一项,实际情况还将取决于明年最终的哪一种全球宏观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