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Header

养老,为什么需要第三支柱?


在上一期中,我们观察到中国居民养老观念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。这种观念转变的背后,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逐渐认识到,仅靠基本的养老保险是不够的,需要补齐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大支柱——个人养老金。

那么,为什么养老需要第三支柱?让我们从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说起。

第一支柱:基本养老保险——覆盖广,但保障有限

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,这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。

作为养老保障的基础,第一支柱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。截至2025年3月末,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.71亿人,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。然而,基本养老保险遵循“广覆盖、保基本”的原则,主要解决的是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,保障水平相对有限。

第二支柱: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——发展不均,参与率偏低

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,这是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。

尽管第二支柱在理论上能够有效补充基本养老保险,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参与率不高的问题。截至2024年末,全国有15.93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,参加职工3241.84万人。此外,职业年金目前主要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,相比于超过10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,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覆盖面仍然较小。

第三支柱:个人养老金制度——主动筹划,自主决定

正是由于前两个支柱存在的不足,第三支柱——个人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。这是一个由个人主动筹划、自主决定的养老保障制度。

与前两个支柱不同,第三支柱完全由个人主导。参加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、风险偏好和养老规划,自主选择缴费金额(当前上限为每年12000元)和投资产品。这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主体作用,有助于培养国民的养老规划意识。

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正式启动以来,发展迅速。截至2024年11月末,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,展现了民众对于主动养老规划的积极态度。

资料来源: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

为什么需要补充个人养老金?

要理解为什么需要第三支柱,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重要概念——收入替代率。

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,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口而设立的。通过个人的主动参与和长期积累,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养老保障水平,帮助参加人实现更加体面和舒适的退休生活。

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,承担着重要的补充作用。那么,个人养老金究竟有哪些特点?它是如何运作的?又有哪些优势?下一期,我们将深入解析。

让我们一起开始行动!